找到相关内容1078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十项应当实行之事

      十项应当实行之事:   (一) 学佛以后,就不应在世法和人群中厮混,应当如法去修持。   (二) 应该离开家乡到远方去,身无依仗,心无贪著地去修行。   (三) 应该依止善妙的上师,心离骄慢,如教奉行地去修持。   (四) 在闻思上经过一番努力后,经常要少说话,一心浸润在要义上,努力去修持。   (五) 得了一点证悟以后,切莫闲荡放逸,要一心一意地去策励修持。   (六) ...

    冈波巴大师著 张澄基译

    |修行|冈波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755208580.html
  • 佛如何看待财富----miao0303

    地球的资源一样,人的福报也是有限的,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,不仅对身心有百害而无一益,更会将幸福提前支取。  第三,对财富不能有贪著之心。无论我们贪著什么,它都会成为伤害我们的利刃。所谓“酒不醉人人自醉,色不迷人人自迷”。如果我们贪著财富的话,那么没钱时我们会因贫困而烦恼;有钱时又会因为担心财富失去而烦恼。所以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,了知财富的无常不定,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永恒的;了知财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,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5875131.html
  • 放下,放下,我才能救你

    ,否则拼命执着,怎好救你脱离险境呢?(树藤代表“五欲六尘”的贪著,只有放下这些虚假的名利,我们才能身心自在,得大解脱)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575490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对于修行出现境界的开示

    冀胜境界。勿道其境是魔,即其境的是胜境,一生贪著欢喜等心,则便受损不受益矣,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。 倘其人有涵养,无躁妄心,无贪著心,见诸境界,直同未见,既不生欢喜贪著,又不生恐怖惊疑。勿道胜境现有益...常欲见像,但志诚礼拜而已,庶无他虑。临睡目前白光,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,虽属善境,不可贪著,以后不以为冀望,当可不现。窥汝根性,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,故致屡有此相也。 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关静修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676143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为什么要学佛?求佛保佑是学佛吗?

    乃至功利心,与学佛本身是背道而驰的。比如佛陀教导我们不要贪心,可我们却带着强烈贪著来到寺院,希望佛菩萨给我们这个、那个,要了平安健康,还要升官发财,恨不得还要佛菩萨保佑自己干了坏事不被发现,这叫学佛吗?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为什么要学佛?求佛保佑是学佛吗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11477465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境界

    ,多多着魔,皆由以躁妄心,冀胜境界。 勿道其境是魔,即其境的是胜境,一生贪著欢喜等心,则便受损不受益矣,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。倘其人有涵养,无躁妄心,无贪著心,见诸境界,直同未见,既不生欢喜贪著,又...由此信心更切,是亦好因缘,但不宜常欲见像,但志诚礼拜而已,庶无他虑。临睡目前白光,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,虽属善境,不可贪著,以后不以为冀望,当可不现。窥汝根性,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,故致屡有此相也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5282030.html
  • 研究佛法就是在研究你自己

    对安乐的寻求,若是使得你用烦恼来执著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世界,就变成很危险,因为你无从控制它。千万别想控制,是东方人、佛教徒讲的。我们都必须能够控制,尤其是陷入物质享受的人,因为在心理、情感上太著重贪著的...秒钟内你就失控。在我来看,这说明你心理有问题,有病。这要观察一下。为什么?因为只要你被感官的世界所迷惑,只要贪著让你瞎了眼睛,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因——不明了自心的本质——就仍然在那边。你无法反驳这个说法...

    耶舍喇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844793.html
  • 真忏悔

    男子威严仪表,没有佛法气氛了。  暗中潜行贪欲之事,贪欲,就是贪著淫欲之事,以行淫欲为传法,这就彻底完了,彻底走入魔途了,随魔造业。就是因为这个人愚痴迷惑,无有智慧,不能正念观察。  我们学了这段经文,心里要有一个标准,就是说法界一相。我们什么都不贪著、妄想、执着,但管修学佛法,更不贪著、妄想、执着什么,这就了然无事,很简单。再好的我们也不要贪著、妄想、执着,再坏的我们也不嗔恨、烦恼,就是修学佛法。...

    成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874704.html
  • 法称论师:正理滴点论

    “于成立某一许为言说之人”“非是一切智”、或成立“具有贪著等”者时、言说等之法。与异品相违反时、即生起疑惑。如是说言:“一切智者言说不可得。”如是所谓不可得之行相、由不显现似境界性、是疑惑之生起因故。...然非了知为无。贪著等、与语句等、亦不成就为生起因事体与果法事体故,由与其余义非生起因相违反故、非是与语句等相违反。如是与语句等相违反时、即是与疑惑相应之不决定故。  成就二律之颠倒者、即是相违过。何者...

    法称论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63818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,不受戒而修行不是一样吗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凡夫(梵语prthag-jana)修行的过程,不是执理废事,就是执事废理,不能行中道法门,因此,顾此失彼,顾彼失此。   凡夫心地未解脱,心易飘浮染境生心,贪著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难割难舍,佛有善巧方便,为令众生得以解脱,是故,制戒以防止三业之过,令自性清净;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,心地毫无分寸,一切开遮持犯,盲然无知,无从修起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80712365.html